楚雄州打好政务服务“加减乘除”组合拳
近年来,楚雄州聚焦数字赋能、审批改革、服务增值、系统施治重点环节,多措并举打好政务服务“加减乘除”组合拳,有效解决群众和企业办事“多头跑、速度慢、难办理”问题,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企业的满意度。
数字赋能做“加法”,让平台功能“长时续航”。健全完善上下贯通、分级负责、协同联动的数字政务体系,政务服务平台推广覆盖至州县乡村四级,5.19万项政务服务事项入驻网上政务服务平台,网上可办率达99.8%,全程网办率达98.2%。身份证、营业执照、结婚证等139类电子证照实现跨部门互通互认和信息核验,实现证照一次采集、全网复用。在“一部手机办事通”平台推行义务教育阶段一年级新生入学“掌上办”,2023年全州558所学校18446名学生实现“零跑腿”入学。整合公安、社保、市管、医保、税务等行业部门自助服务功能,推行“政务服务”STM智慧柜员、“医保+银行”“社保+银行”“警邮合作”等服务渠道建设,在州级和各县(市)政务服务中心建设24小时自助服务区,实现由“5×8小时”向“7×24小时”迭代升级,经营主体和群众实现政务服务“家门口”就办。如今,以数据“多跑路”实现了群众和企业“少跑腿”,“网上办”“掌上办”“智慧办”已经成为群众和企业办事的常态。
审批改革做“减法”,让基层治理“权责对等”。持续简政放权,推进群众办事“大事不出乡、小事不出村”,审批服务由“物理集中”向“化学反应”转变。抓实“乡镇明责赋权扩能”改革,建立“乡镇点菜、县级赋权、可退可换、及时调整”的工作机制,采取“权责同赋、减上补下”的方式推动人员力量和公共资源向乡镇下沉,做到人随事转、钱随事调,严格准入减责,切实为乡镇松绑减负。拓展“一颗印章管审批”改革,推动与基层群众联系密切的事项在基层直接办理,农村宅基地审批由2023年9月前的4个部门、20个工作日缩减为1个部门、5个工作日,创造了乡镇审批“新速度”。此外,围绕减材料、减环节、减时限、减跑动,一体推进州县乡村四级“一窗通办”改革,群众办事由跑多窗向跑一窗转变。升级工程建设项目“拿地即开工2.0”审批改革,2023年以来平均压缩审批环节6个,节约审批时间90天以上,有效破除项目“落地”限速堵点。
服务增值做“乘法”,让办事体验“可感满意”。紧紧围绕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目标,健全重点事项清单管理机制和常态化推进机制,推动“少跑腿”与“多办事”产生聚合效应。深化事项集成,全面推行新生儿出生、军人退役、不动产登记等政务服务事项“一件事一次办”“二手房转移登记及水电气过户”由2023年3月前跑四窗变跑一窗,材料从19份精减至13份,办理时限提速50%,“返乡即落户、保险有接续、就业不等待”的高效服务新模式为退役军人幸福“加码”,2022年12月至今年4月,全州21项“一件事”累计办理2.21万件。强化难题破解,用好政务服务“好差评”“办不成事”反映窗口、“体验监督员”等渠道,加强营商环境投诉件的催办督办,今年以来,全州各级政务服务部门开展“走流程”649次,发现问题139个,整改问题137个,问题整改销号率达98.6%。着力拓面增效,将窗口服务延伸至园区、企业,全程介入打造“帮办代办+审批”跟踪式服务,助推项目建设“加速跑”,今年1至4月,全州共服务重大项目126个,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1个。
系统施治做“除法”,让交易环境“公平可及”。以系统治理破除各类隐性壁垒,主动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,依法保护各类经营主体合法权益,让企业活力焕发、竞相发展。依托电子化平台开展“无纸化”交易,取消招标文件费、纸质投标文件等,今年以来,仅工程建设项目就为4876个投标企业节约成本1462.8万元。为企业提供电子保险(保函)服务,解决企业资金占压和流动资金紧张等问题,落实政府采购预留采购份额专门面向中小企业、给予小微企业10%—20%的价格扣除优惠,以及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投标保证金降幅不低于50%、无失信记录企业免收保证金等政策。今年1至4月,231个项目3957个投标企业释放盘活保证金43770万元,为企业减免投标保证金2082万元。构建“不见面开标+全面回避本地专家+系统自动识别专家身份+远程异地评标”体系,实现优质评标专家资源跨区域合作共享,持续优化公共资源交易营商环境。如今,“不见面”开标、远程异地“三随机”工位评审等一系列电子化交易“新词”,折射出楚雄州在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平等准入、公平竞争上的新变化。